定存及債券
連動式債券
債券殖利率
什麼是債券顧名思義“債券”就是因借貸關係,債務人發給債權人的一個憑證。因為此憑證有公開市場買賣,於法屬於證券範疇所以稱為債券。一語道之,就是債務人發給債權人的“借據”。此借據(債券)上會載明:
所以買了債券就等於將錢借給債券的發行者,成了發行者的債權人。跟股票類似,買了台積電的股票就成了台積電股東;然而買了台積電發行的債券(公司債),名正言順就成了台積電的債權人。 債券的發行通常都是因為發行機構有長期資金的需求,所以債券的期間通常較長,一般以五年以上最為多見。因為債券到期日很久,所以債權是可以轉讓的,就是俗稱的債券買賣。轉讓出去的價格就是債券的賣價,願意承接的價格就是買價。買賣的價格端視市場上願意以多少的價錢,來買入(承接)這債券未來的利息及本金,所以債券價格是隨市場波動的。 殖利率既然債券是一種借貸行為,投資者最為關心的當屬貸款的利率多寡了。這可以透過下面例子來解釋:有一張7年期債券,票面金額100萬,票面利率5%,半年計息及付息一次,尚有2年到期且到期一次還本。 我們看一下這債券的未來現金流量圖,藍色長條代表根據票面記載,未來預計可收到的現金收入。 如果未來可收到上述藍條的款項,那麼我們願意用多少錢去承接(買入)這債券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未來會回收的每筆收入換算成今天的現值(PV),然後將所有現值加總就好了。 現值(PV)公式 = FV / (1+r)t,FV 為未來值,r 為每期之利率,t為期數 如果有人願意以$981,414元來買這債券,可以得到一方程式就是將未來現金收入的現值總和等於$981,414元。 981,414 = 25000 / (1+r)1 + 25000 / (1+r)2 + 25000 / (1+r)3+ (1000000+25000) / (1+r)4 符合這等式的r,就稱為殖利率。 利用EXCEL RATE函數可以快速得到 =RATE(4, 25000, -981414, 1000000),答案就是3.00%。殖利率通常以年表示,所以必須乘以2得到年利率6%。 讀者或許覺得不解,票面利率不是5%嗎,那這6%殖利率又是什麼呢?兩者有何差別。票面利率是債券發行者的利率承諾,不會隨者時間而改變的,所以在本例中發行者每半年支付25,000的利息是固定的,不會隨著外界利率而變動。殖利率是說:如果在未來兩年,每半年我會收到25000的利息及期末的本金,那麼我支付$981,414去承接此債券的等值利率。而這承接價格不是固定的,是由公開市場喊價來的,$981,414元只是其中一個,是說如果用$981,414元承接相當於6%的年利率。如果用別的價格承接,那殖利率又不一樣了。 殖利率也可以這樣解釋:如果我們把$981,414元這筆錢拿去銀行以年利率6%來存的話,剛好可以於每半年支付利息25,000,而且足以到期後領回一百萬。詳細如下表所敘述。每半年為一期,本期利息是根據期初金額所產生的利息,本期餘額是期初金額加上本期利息再扣除本期支出。
下表列出例子中不同債券價格的殖利率:
可是未來兩年的利率會如何變化,其實誰都猜不準,有人利率看漲,有人利率看跌。有人認為6%,也有人認為5%,或許也有人認為應該是4%。持6%看法的人會出$981,414元的價格,5%的人會出$1,000,000元的價格,堅持只有4%的人就會出$1,019,039的價格去買這債券。結果當然是出價最高的投資者可以買到這債券了,這價格就是債券的市場價格。 因為每個債券價格有一個對等的殖利率,所以實際運作上,債券的報價方式是以殖利率來報價的,這樣比較清楚而且還省得計算呢。 利率漲跌影響債券價格由上述原因,可以知道債券價格是由殖利率來決定的。利率漲,債券的價格會往下跌。反之利率跌,債券的價格是往上升的。所以未來利率的預測在債券領域裡是非常重要的。 債券基金長期一定看漲雖然經由上面公式的解說,知道債券價格會隨著利率波動,但不禁還是有人要問,債券的配息不是固定嗎?由上述例子來看,不論利率由4%變動到6%,未來配息收入都沒變,還是每半年可收到$25,000,那價格漲跌的意義何在?沒錯,不論利率漲或跌,是不會改變未來的現金配息的金額(配息是由票面利率決定),債券價格是只有在買賣時,反映出承接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債券價格之所以會漲或跌、簡單說是這樣的:當市場利率漲時,債券配息並未跟著漲,持有者當然必須用較低的價格賣出才有人要;相反的,當市場利率跌時、可是未來配息金額不變,持有者當然會惜售,價格自然就高了。那有人會問:既然配息金額不變,如果債券不賣,那債券是不是一定不會跌?答案是:拋開信用風險不談,不賣債券當然沒漲跌的意義存在了,還是穩穩坐收那每半年$25,000的配息以及到期本金一百萬。這就是為什麼債券基金,長期下來一定會扶搖直上的原因,因為不論利率如何變化,配息是固定的呀! 債券的信用風險既然購買債券就是當債權人,理所當然對債券發行公司的信用評等非常關心,萬一發行公司繳不出利息怎麼辦?尤其是發行公司倒了,連本金都拿不回來,這不就連本帶利都虧了嗎?這些統稱為債券違約。其實市場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債券發行公司信用不好,投資者會要求較高的殖利率來補償信用風險,這也就是風險溢酬的觀念。較高的殖利率就是說,除非賣便宜一點,否則不會買的。所以其實債券的信用風險已經隱藏於殖利率裡面了。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高收益債券又稱為垃圾債券,就是因為買了信用較低的公司債嘛,當然報酬要高囉。但是不要忘了,違約情形也會造成債券的虧損。 債券基金一般投資者其實很少人直接買債券的,因為金額都非常大,至少是千萬等級的數目,所以一般投資大眾只需了解債券的特性就好,其他就交給債券基金經理人處理。至於債券基金的屬性有很多種,是屬於投資等級或垃圾債券,以及投資地區等。其實只要投資者細讀債券基金說明書,都敘述的非常詳細的。這樣應該可以找到適合你的基金。 |
債券是什麼
談到投資理財,最廣為人知的不外乎是股票、定存及房地產,可是理財專家或理財書籍卻又常常建議資產配置裡須持有大部分的債券。許多人想弄懂這東東,可是翻開投資學的固定收益篇,一堆數學又令人怯步。我想用簡單的方式以一般投資大眾觀點來解讀債券,好讓大家看清楚債券的真實面貌。 先從定存談起大家都知道定存是把錢放到銀行一段時間,例如一年或半年,利率則依照銀行公佈的利率計算,但是到期以前不得向銀行提領這筆錢。銀行會給你一張『定存單』作為憑證,到期後拿這定存單去提款。大家想想這定存單是不是跟一般民間的『借據』很像,說穿了存定存就是把錢借給銀行一段時間,而定存單就是銀行給你的借據(講得有學問些稱做"債權憑證"),而銀行拿著你的錢,以更高的利率去借給別人,所以定存利率是銀行"產品"的成本。 只要銀行不倒閉,定存不只是保本也保證支付利息,可是因為一般定存單不得轉讓或買賣,所以沒有流動性。 順便一提的是定存利率高的銀行代表該銀行資金成本高,競爭力自然不足,發生倒閉的機會就高,所以銀行是否穩健可以由定存利率窺知一二。 債券一般的中小企業需要資金時會跟銀行去貸款,銀行的貸款利率則會根據定存利率再加碼貸給客戶。而股票上市的大企業或政府常常需要一筆長期資金進行大規模投資,這些政府及大企業不需要向銀行融資,可以選擇直接發行債券來向一般大眾來籌資。因為沒有銀行從中間賺一手,資金取得成本當然較低。尤其是政府公共建設的資金籌措,那有透過銀行的道理,當然直接發行債券向民間借款囉! 政府發行的稱為公債,一般公司發行的稱作公司債,而不論何種債券都和銀行的定存單一樣,是一種債權憑證,債券上會載明:
看起來是不是跟定存單很相似?其實債券和定存單是兄弟,只是公司債券期間一般較長通常介於三到十年之間。而且和定存最大的不同是債券是可隨時轉讓的,債券有公開市場可以買賣交易。談到這兒讀者心中不免有著疑惑,債券既然和定存類似是以利息收入為主,那為什麼書上說債券價值會波動,而且有時候會虧損。這是因為債券和股票一樣可以隨時買賣,價格隨市場行情變化每天不一樣。 利率跌債券漲,利率漲債券跌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債券是以利息為收入的產品,照理說當利率漲的時候,債券價值應該高,利率跌的時候,債券價值應該低才對呀!怎麼反其道而行了呢?原因是債券價值是以別人願意出多少價錢來買你的債券的基礎來衡量。因為大家熟悉定存,所以我用定存舉個例:你買了100萬一年期定存、到期本息償還、固定年利率2%,所以你會在一年後拿到利息2萬元以及100萬本金,總共102萬元。如果你很不幸隔天央行恰巧宣佈調漲利率,銀行定存利率調高至5%,如果這時存100萬元,年底是可以拿到105萬元的。假如定存單是可以轉讓的,請問這時你那100萬定存單多少錢別人願意接手呢? 一般投資者會這樣算的,因為現行利率為5%,所以現在存100萬,一年後可以拿回105萬。然而你的定存單一年後卻只能拿回102萬,除非你願意折讓賣出,否則不會有人買。那麼得折讓多少人家才會接受呢?列個簡單方程式:設賣價為X,利率為5%,一年後會得到102萬的X值,就是市場可接受之價格。 X*(1+5%) = 1,020,000 X = 1020000/(1+5%) = 971,429 這意思是說如果我將971,429元存定存一年,到期拿回102萬,利率還是於5%。相當存100萬元,到期拿回105萬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 1,000,000 一年後拿回 1,050,000 兩者都是年利率5%,這樣當然投資者就可接受了。所以說定存當利率看漲時,之前選擇固定利率就虧了的道理一樣。相反的,如果以100萬買了一個5%利率的定存單,隔天利率跌到2%,那時你願意同樣用100萬賣出嗎?當然不會願意了,因為這定存一年後可是能拿回105萬的,然而現在存100萬可沒這行情,因為利率變為2%,到期只有102萬。除非~~~別人願意用更高的價錢來買,而價格會是: =1050000/(1+2%) = 1,029,412 所以說利率的變化主宰的買賣的價格。債券因為隨時可以買賣,其價值當然和當時利率有絕對的關係,而債券價格的波動主要因素也是因為利率的變動。債券因為票面利率固定而且期間長,甚至於長達20年,所以對利率的敏感度較高。我暫不打算介紹公式如何計算,因為一般投資大眾根本用不著,那是給債券基金經理人讀的,一般投資者只要了解債券的道理及特質就夠了。如果讀者對債券精確計算請參考投資學課本或我網站"進階篇"的投影片22~24頁。 債券和股票不同的地方買股票就等於是當股票發行公司的股東,公司的盈虧是由所有股東所共同承擔,所以公司愈賺錢股票愈值錢。買公司債券等於是借錢給發行公司,當個債權人領取固定的利息,和該公司賺錢與否無關,公司賺錢時領的利息不會比較多,公司賠錢時領的利息也不會比較少。但就怕發行公司倒閉,連本都要不回來了:因為公司盈餘變化多端,這也是為什麼股票波動大的原因了。 債券的風險由以上所述,應當可以理解債券價格的波動來自於利率的變動。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債券發行公司的信用評等,簡單講:就是會不會倒閉或者是付不起利息啦,術語稱為"違約"。如果買的債券是海外債券,則又多了一個匯率變動的風險。但是因為有穩定的利息收入,這些風險比起股票是小得多了。綜合來說債券風險含:
如何買賣債券一般債券面額都非常大幾乎以百萬來計算,所以都是只有專業投資機構在買賣;而一般投資者都是以買債券基金為主,一來可以小額買賣,再來可分散風險。只是國內的債券基金都不是真正的債券買賣,只會漲不會跌簡直是變相的貨幣型基金,和定存差不多。國外的債券型基金就不一樣了,有漲有跌只是波動比起股票小得多,當然報酬率相較股票也較小,但卻比定存多。 所以到銀行或基金公司買債券型基金就對了,只是要注意的是債券基金又分好多種,風險程度亦不一樣,所以還是要選擇的。 債券基金種類每個基金的標的都不同,債券基金也一樣,每個基金績效及風險當然不同,基本上有分下列幾種:
一般說來全球型會比區域型來的穩定,而新興國家的債券報酬會比已開發國家好,但是波動當然就大。比較要注意的是"高收益債券",通常都是垃圾債券基金的化身。垃圾債券意思是發行機構信用等級低於BB/BA(詳細參考"進階篇"27/28頁)。我並不是說"高收益債券"不好,只因為其信用評等不好,當然要付出更高代價。所以"高收益"債券報酬較高,只是要付出風險的代價,必須想清楚是不是自己要的。 如何選購債券基金一個好的債券基金應該是長期報酬率不錯而且很穩定的爬升,我通常會算報酬率及看長期(10年以上)的績效圖。 如何算年化報酬率我以富達美元債券基金為例,基金推出日期是1990年11月到2006年九月底報酬率是157.9%,代表一開始投資100元到2006/9月會漲到257.9元,期間大約為16年,我們可以用Excel於儲存格輸入公式 =RATE(16,0,-100,257.9)會得到年化報酬率6.1%,這是說這16年來相當每年固定以6.1%成長,以我個人來說就夠了。 如何看風險風險是以標準差來衡量。一般基金公司會列出三年統計的月標準差,只要月標準差低於1%,我個人就認為不錯了。以美元債券基金為例,月標準差為0.85%,你可以看到下載pdf檔案右下角有"風險預測",依晨星(Morningstar)分類風險為"低"等級,代表波動不大。你再看看績效圖,穩定的往上爬升,表示即使有回檔幅度亦是可接受的。 投資標的信用評等由下載的績效圖中,"投資組合"列出了標準普爾/穆迪的信用評等,可以看到大部分是BBB以上的等級債券,代表這基金並非垃圾債券基金。 綜合來說以上皆為如何觀查一檔債券基金的方式。只是我以富達美元債為例,還有很多好的基金,讀者應該可以自己挑選了。 參考資料 |
外幣定存入門
長期以來台幣定存利率一直處於低檔,因為外幣的存款利率卻高居不下,所以吸引了不少外幣定存族。當中許多人已經是老手,但是也有不少投資者對外幣存款是初入門者,此篇主要是對外幣定存實務做個通盤的整理及說明,適合剛進入這一領域的投資者。
何謂外幣定存
外幣定存是以外幣為標的,跟台幣一樣,約定將外幣存於銀行一期間,未到期前不得領回。外幣定期存款的利率會根據幣別而有所不同,通常會跟外幣國家的利率連動。如同台幣定存般,銀行也會給存單(有的是登記在存簿後面),到期時領取本息。如果已有外幣帳戶,可以直接用外幣存款。若沒有,也可以先將台幣換成外幣,而贖回時又要將外幣換成台幣,所以會有轉換幣值的匯率差額。
開戶手續
外幣定存得先開設外幣帳戶,只要本人年滿20歲帶身分證、第二証件(例如護照、駕照或健保卡)和印章,當然還有主角~錢囉,到銀行臨櫃辦理說明要開外幣帳戶即可,相當方便。有些銀行開戶會設有最低開戶金額限制,金額多少各銀行不一,最好先打電話詢問。 現在網路銀行也很方便,只要在申辦時指名要有網路功能即可。到時客戶可以自己操作台幣轉外幣、外幣轉定存的功能,不用常跑銀行省卻許多時間。
國內銀行也有外幣定存
不用跑到國外,目前國內各大銀行都有外幣定存的業務,只要有錢一切好辦。
利息發放
外幣定存的利息通常可選擇每月領息或到期領取本息,利息也是以外幣支付。若選擇每月發放利息,每月固定時間銀行會將利息轉入活儲帳號。但是不像台幣定存般可以整存整付,自動以複利計算。
例如存1萬紐幣1年,年利率6%,每月支付利息:
月利率 = 6%/12 = 0.5%,所以銀行每月會付 10,000*0.005 = 50元的紐幣,一年後銀行會還1萬紐幣的本金,這12個月總共收入利息紐幣600元。
固定或機動利率
外幣定存目前各銀行都採固定利率。
外幣定存的獲利
外幣定存的收益主要是利息和匯差。定存可以說是保本的產品,風險幾乎是零。但匯率像是刀的兩刃,可能賺也可能賠,獲利是不確定的。有時可能賺了利息,但卻賠了匯差。但是也有機會除了賺取高額利息外,再添匯差收入,真是錦上添花。
外幣定存的風險
外幣定存的風險有很多種,但是最常見的是下列幾種:
風險 |
敘述 |
流動性風險 | 外幣定存和台幣定存一樣都有一定期間之契約,解約均有利息損失,所以資金會被鎖住一段時間,必須是閒錢才好投資 |
信用風險 | 只要是銀行都有信用問題,外幣存款不包含在中央存保的150萬額度內,選擇較穩定可靠的公營行庫、大銀行、老銀行是比較放心的。 |
利率風險 | 利率是隨時間在變動的,定存期間利率可能變高,也可能變低。例如你定存一年的澳幣,利率是5.8%,結果三個月後,澳幣利率提高到6.1%,這樣雖然不會造成本金的損失,但還是損失了利息,所以如果預期近期內會升息,就不宜鎖住太久的定存利率。 |
匯率風險 |
外幣定存最大的風險是匯率的變動,動輒10%的變化,很容易就將利息所得給吃掉了。這部份不得不好好考慮。舉例紐幣兌台幣的匯率1:23.3,投資一萬紐幣定存年利率6.8%期間一年,所以成本為233,000元台幣。一年後到期,領回紐幣10,000*(1+6.8%) = 10,680,如果紐幣兌台幣的匯率1 : 21.5,那麼換回台幣 = 10,680*21.5=229,620元,結果總損益是賠了台幣3,380元。上述例子說明了匯率的波動是外幣定存最大的風險!有關利率風險請參考: |
買賣匯差
外幣作定存的另一成本就是買賣外幣的「匯差」,在買賣外幣時,銀行所公佈的買入跟賣出,是指對銀行而言。
- 買價:銀行願意買入外幣的價格
- 賣價:銀行願意賣出外幣的價格
所謂匯差,就是銀行即期賣出價格減掉即期買入價格,就是匯差了。這就是你要負擔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小越有利。每家銀行的幣別的匯差都不一樣,有些匯差較小。在換匯時有時網銀或臨櫃可以有少許的優惠,而減少匯差。
存款幣別的選擇
目前銀行外幣大約有12種,包括美元、澳幣、加拿大幣、港幣、英鎊、瑞士法郎、日幣、歐元、紐西蘭幣、新加坡幣、南非幣、瑞典幣等幣別。 在做存款幣別的選擇時,一般是選定存利率高的幣別,但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匯率的穩定性,以及國際流通性。例如南非幣的利率最高,利率很誘人,但是匯率波動也大,而且國際流通性低,因此風險也相對高很多。而美金、歐元、澳幣等國家幣別,相對比較穩定。
以下是2008/6/14根據各銀行網路公佈資料所整理出的
銀行名稱 |
美元 |
英鎊 |
澳幣 |
瑞士法郎 |
南非幣 |
紐西蘭幣 |
加幣 |
歐元 |
國泰世華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第一銀行 |
V |
V |
V |
V |
X |
V |
V |
V |
大眾銀行 |
V |
V |
V |
V |
X |
V |
V |
V |
兆豐金 |
V |
V |
V |
V |
X |
V |
V |
V |
玉山銀行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元大銀行 |
V |
V |
V |
V |
X |
V |
V |
V |
合作金厙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台灣企銀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永豐銀行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日盛商銀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渣打銀行 |
V |
V |
V |
V |
X |
V |
V |
V |
陽信銀行 |
V |
V |
V |
V |
X |
V |
V |
V |
華南銀行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讀者可點選『各銀行利率的比較表』當參考: (該檔案每一個月會更新一次)
匯率報價
銀行匯率報價分為兩種,即期匯率和現金匯率。即期匯率是用來匯款存摺買賣用的匯率,現金匯率是在用現金交易時所用
最低定存金額
銀行最低定存金額是有要求的,各家銀行規定略有不同,金額可以在銀行網頁上查到。以下是上網查了幾家網路上有外幣定存最低金額說明的銀行,其它銀行應該也大同小異。(查詢日:97.6.14)
銀行名稱 |
美金 |
港幣 |
英鎊 |
澳幣 |
紐幣 |
歐元 |
南非幣 |
日圓 |
台灣銀行 |
1,000 |
10,000 |
1,000 |
2,000 |
2,000 |
1,000 |
10,000 |
150,000 |
兆豐銀行 |
1,000 |
8,000 |
600 |
1,500 |
2,000 |
1,000 |
8,000 |
150,000 |
匯豐銀行 |
1,000 |
7,700 |
630 |
1,620 |
2,020 |
1,030 |
NA |
NA |
華南銀行 |
1,000 |
等值美金1,000元 | ||||||
合作金庫 |
1,000 |
等值美金 1,000元 | ||||||
土地銀行 |
1,000 |
等值美金 5,000元 |
由以上表格知道一般銀行投資外幣門檻普遍要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目前有銀行(第一銀行)率先推出外幣「零存整付」新業務,外幣零存整付其實與台幣零存整付相似,每月固定存入一定金額,到期本利一次領回。就是每月只要100美元(約新台幣3,000 元),就可透過類似定期定額買共同基金的方式達到外幣定存的目的,提供另一種不同的理財管道。這種方式有個好處,就和定期定額買共同基金一樣可以分散匯率的風險。
如何選擇銀行
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因為各家銀行在利率和匯率上都不一樣,所以當然要選擇對投資最有利的銀行。拜網路資訊之發達,現在上網很方便比較不同銀行之間的外幣定存利率。而每家銀行各種幣別的匯差也會有差異,如果定存的時間不長,有時匯差大小的影響會比利率還來得大。匯率也是可以在各銀行查詢,或者在外幣定存的匯率風險那一篇也有。當然還有其他次要的考量因素,譬如便利性以及服務品質等也都是可以納入。
定存時間選擇
外幣定存一般時間大概有一週、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這幾種選擇。不同期間的利率各有差異。舉例如澳幣定存一個月的利率是5.85%,定存一年6.1%。南非幣定存一個月是7.95%,定存一年反而降到6.75%。 在利率很接近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較短期定存,這樣可以因應匯率變動。
其實外幣定存就跟台幣定存是一樣的,如果定存未到期而解約,利息是會打折的。如果不是要長期持有外幣打算的話,可以選擇短期定存,跑短線賺匯差比較靈活。在適當的時機換回台幣,利息與匯差都可以賺取。當然如果預期未來利率或匯率會升或降,在定存時間的選擇,就更有把握。但是要提醒讀者:匯率和股市一樣都是難以預料的,有誰說得準呢?
續存規定
定存到期續存規定可分不續存和自動續存。自動續存是以最新的定存利率續存,就不用臨櫃辦理了。
- 不續存:即到期之後,本金和利息一併轉入活存
- 本金續存:到期之後,本金繼續定存,而利息則轉入活存
- 本利續存:又叫本息續存(即到期之後,將利息和本金一起作續存
中途解約
定存要提前解約,會損失部份利息,一般是利息打八折,未滿一個月的部份不予計息。但可能每家銀行的規定不一定相同,還是得和原銀行做確認。
質借辦法
定期存款在存款未到期前,如存戶急需用款,可憑存單向銀行辦理質借,大部份銀行規定其金額不得超過存單幣別面額之九成範圍內辦理質借,質借利率也得問清楚,例如合作金庫的質借利率為定存利率+1.5%,但是有些銀行並不提供外幣定存質借,筆者曾經打電話去匯豐銀行詢問,該行就不提供外幣定存質借。因此每家銀行可承作的範圍不盡相同,還是得和原銀行做確認。
網路連結
外幣定存的匯率風險
因為目前台幣定存利率一直處於低檔大約2.6% (2008/7/7),比起外幣如歐元、紐幣、澳幣、南非幣等均有一段距離,引起很多定存族的興趣。下表是兆豐銀行及台新銀行於民國97年7月7日一年期外幣定存報價:
幣別 |
台新銀行 |
兆豐銀行 |
紐幣 |
6.8% |
6.8% |
澳幣 |
6.1% |
6.1% |
南非幣 |
7.25% |
- |
歐元 |
3.6% |
3.75% |
雖然這利率比起台幣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因為外幣會有匯率風險,萬一外幣貶值了,到頭來賺了利息賠了匯差,是得不償失的。當然,就是因為外幣有匯率風險,要不然大家不一窩蜂的跑去存外幣定存才怪!只是這匯率風險究竟有多大?是否大到不值得我們去投資的地步?我們可以利用利率平價理論,用Excel試算表幫我們做一下分析,看看匯率風險到底有多大,這樣也使得我們在投資外幣定存時心裏有個底。
下圖就是這試算表的輸入參數說明,黃色的儲存格是可以輸入的參數,其他部分都是公式不必去更改:
黃色儲存格 |
敘述 |
買入匯率 |
投資當天買入外幣匯率 |
賣出匯率 | 結束投資時賣出的外幣匯率 |
台幣利率 | 台幣一年期定存利率 |
外幣利率 | 外幣一年期定存利率 |
投資金額 | 你投資之金額,範例為NT$10,000 |
您可以反覆更動這些參數,就可立即觀看投資外幣定存的結果,淺藍色有兩欄,左邊代表台幣定存於各年度的投資報酬率,右邊代表外幣定存換算成台幣的投資報酬率,範例中假設買入匯率32.5賣出匯率31.5(外幣貶值),投資美金利率5.3%的結果,你可以看到即使是外幣貶值了一元(32.5 - 31.5),第一年外幣換算成台幣的報酬率是2.2%,仍然和台幣定存一樣,第二年後就更好了7.7%,第十年就更不用說了,外幣定存64.5%而台幣定存只有22.1%。
這代表什麼呢?意思是外幣一年定存如果匯率以32.5買入,一年後若匯率掉到31.5,其結果和台幣定存一樣的。那麼我們就知道31.5的匯率是風險的底限,在試算表裡稱為等值匯率(淡紅色那一欄)就是說這個匯率的結果和台幣定存一樣(等值),比等值匯率低就虧了。如果您預計存三年,您就可以大概猜一下三年後匯率掉到等值匯率的機會有多大。我們可以看出時間愈久等值匯率就愈低,代表容忍度愈高。透過這試算,你心理就有個底,到底該不該投資外幣定存了。
為方便投資者使用,目前提供網站試算,無須下載Excel檔案。想知道如何計算者,必須自行下載Excel檔案,可以了解整個公式的來龍去脈。
下載試算表
匯利率連結
銀行外幣定存利率查詢
下列網站連結可以查詢到各家銀行外幣定存的利率:
查詢銀行外幣定存利率
| ||
---|---|---|
銀行外幣定存網址 |
後續點選 | |
存款->外匯業務->外幣利率查詢 | ||
即時金融->利率 | ||
貨幣選項 | ||
各銀行外幣利率比較表
匯率查詢連結
下列網站連結可以查詢到目前匯率的報價:
網站連結 |
歷史匯率查詢
下列網站連結可以查詢到歷史匯率的資訊:
網站連結 |
Yahoo(HK)匯率走勢圖 (推)
|
台幣定存利率查詢
下列網站連結可以查詢到所有銀行台幣定存的利率:
網站連結 |
參考
固定或機動利率,哪個划算?
相信每位定存族都會遇到一個頭疼問題,就是每次的定期存款,行員都會詢問計息的方式:「固定」或是「機動」。這看似簡單的選擇題,其中隱含著一些道理,只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也就隨便猜一個。
顧名思義,所謂固定式計息就是在存款期間內,不論期中利率如何變化,都是按照的固定利率計息。機動計息就是存款期間內,若遇到利率調整,不論調高或調低都適用新利率。而且不論固定或機動的利息方式,都是每日計息,每月將該月利息總和加入本金計算,也就是每月複利一次。
定存利率並非一成不變,也會隨著經濟景氣而變。如果我們跟神仙一樣,可以預知未來的利率走向,那麼要選擇機動或固定就很容易,只要稍加計算就可以知道哪種划算。問題是我們是人,無法未卜先知,只能猜測未來可能會是如何。然而銀行管理者也是人,也是得預測未來的走勢,只是銀行擁有充足的資訊,可以準確的預測未來的情況。
牌告利率露出端倪
其實由銀行的固定利率及目前的牌告利率,就已經透露出銀行到底是如何看待未來利率之走向。以一年期定存來舉例,如果一年內銀行預測未來的利率走勢是上揚的(如下圖所示),那麼平均值一定會高於目前的牌告利率,其實這個平均值就是銀行所認定的固定利率。反過來說,如果固定利率高於當時的牌告利率,可以斷定銀行認定未來利率是上昇的。
▼ 銀行預測利率未來走揚

也可以這麼說,如果銀行認為未來利率是下跌的,利率的平均值就會低於牌告利率,固定利率就會小於牌告利率。下圖就是說明這種情況:
▼銀行預測利率未來走跌
郵局定存
讓我們來看看郵局的定存利率就更清楚了,下圖是民國100年2月8日郵局的定存利率,可以清楚看出一年期的定存,機動利率是大於固定利率,也就是說郵局認為未來一年內利率要漲的機會不大。但是二年以上固定就大於機動,就是意謂著郵局認為一年後的利率是看好的。
▼民國100年2月8日郵局的定存利率
結論
其實銀行在給我們這兩種選擇的同時,就已經顯露出答案了,也就是說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固定或機動的期望值是一樣。喜歡冒險的人就選機動,不喜歡的就選固定,長期來看結果是一樣的。除非你認為你比銀行厲害,否則下次就隨便任挑一個吧。希望這結論對你以前盲目的選擇,具有安慰效果,未來就可以安心的任意挑一個了!
配息、還是不配息的債券型基金
同樣的一檔債券型基金,購買時理專通常都會問,要配息還是不配息(配權)?又到底該選哪一種比較好呢?其實不論是配息或不配息,因為投資標的一樣,績效當然都是一樣,沒有哪一個好、或哪一個不好的問題。應該選哪一種,就端賴投資者的需求來決定。 債券型基金的投資者,有一部分是屬於退休族群,必須靠著債券型基金所支付的配息生活,所以這屬性的投資者,就應該選擇有配息的基金。然而有一大部分的投資族群,本身還在工作,具有固定收入,投資債券型基金是希望淨值可以以複利成長,就應該選擇不配息的基金。 複利的概念是將當期所得到的利息,再轉入下一期的本金繼續孳息。所以將配息拿回來,該基金就不會以複利成長了。所謂不配息就是基金的管理者,將該領到的配息,以當日淨值自動轉成該基金的單位數,所以基金的單位數就會增加,這樣才具有複利的效果。所以不領配息又稱為累積型,因為配息轉成單位數,一直累積上去。 基金的配息金額是直接從基金淨值裡撥出來的,每當配息的時候,基金的單位淨值就會減少。所以看債券型基金的淨值一直都沒有上漲,這是不準確的,必須將單位數的增加也一併考慮才是正確的。 再投資風險如果說選擇了配息的基金,再將所收到的配息,投入其他的投資標的,例如股票型基金或其他的債券型基金,也同樣是具有複利的效果,只是整體的獲利會跟再投入的報酬率有緊密的關係。 例如一檔債券型基金,不領配息的話,其年化報酬率為每年7%。假如換成是領配息的基金,那麼整體投資報酬率、就會跟領到的配息,如何再投資有關了。若領到的配息只投入1.5%的定存,那麼最後整體年化報酬率一定低於7%。若是這些配息是再投入較高報酬的股票型基金,雖然『平均』投資報酬率較高,但是卻有波動的風險。結果是有時候會高於7%,也有時候會低於7%。這些配息的再投資對整體報酬的影響,在投資學上就稱為再投資風險。 直接買不配息的基金就好所以說債券型基金若是領配息,就得面臨再投資風險。除非你真的是靠基金的配息生活,否則我通常會建議直接買不配息的基金,這樣就不用煩惱領到的配息需要再投資哪一檔基金,很單純的讓基金的實際總淨值(單位數乘上淨值)扶搖直上。 |